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38

38.水星灵来拜访一

38.水星灵来拜访一个我们地球来的灵人,他在世时因学问而颇负盛名(他就是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他们渴望从他那里获得关于各种主题的信息。但他们发觉,他所说的并未超出属世人的感官印象,因为他在说话时思想的是他的名声,并且和在世时一样(在来世,每个人都保持原来的秉性),想把各种事物串在一起,再把它们与其它东西联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结论。由于他试图产生长长的论据链,而这些论据都是基于他们没有看见或不承认为真理的事物,所以他们声称,这些链子既没有连起来,也没有得出他的结论,他们称其为权威的模糊。于是,他们不再向他提问题,只是问:“这叫什么?那叫什么?”由于他还是以物质概念,而非属灵概念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他们离开了他。在来世,每个人越属灵地或以属灵的概念来说话,在世时就越曾信神,并且越不以物质概念来信祂。

我想借此机会在此讲述以下经历,以说明在来世,出于自己的深思而获得聪明的学者是何情形,这种深思为了真理,因而为了从世俗考虑中抽离出来的功用而被认识真理的爱所点燃;以及寻求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聪明,未经自己任何思考的人又是何情形,如那些渴望认识真理,仅仅是为了学问上的名声并由此获得世上的荣誉或利益,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从世俗考虑中抽离出来的功用之人。我感觉有一个声音从下面穿透上来,靠近我的左侧,直达我的左耳。我发现,他们是在那里试图挣脱的灵人,只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哪类灵人。然而,他们挣脱出来后,便与我交谈,自称是逻辑学家和形而上学者;他们曾将自己的思维深深沉浸于这些学科,没有其它目的,只是为了被视为有学问,由此获得荣誉和财富。他们抱怨说,他们现在过着悲惨的生活,因为他们在学习这些学科时没有其它目的,因而没有由此培育自己的理性能力。他们说话缓慢,声音低沉。

与此同时,两个灵人在我头顶上彼此交谈;我问他们是谁,被告知,其中一个在学术界是非常有名的,我得以认为他是亚里士多德(我没有被告知另一个是谁)。那时,他被带入在世时所处的状态;谁都能很容易地被带回他在世时所处的状态,因为他以前的一切生命状态都与他同在。令我惊讶的是,他靠近我的右耳,在那里说话,声音虽然嘶哑却很理智。我从他的讲话主旨发觉,他的秉性和先上来的经院学者们的迥然不同;事实上,他从自己的思维发展出他所写的东西,因而产生自己的哲学。因此,他所发明并加到思想观念上的术语,都是他用来描述内在观念的词语形式。如我所得知的,他以此为乐,并在这乐趣,以及知道关乎思维和理解之物的渴望驱使下有了这些发现;他顺从凡他的灵所指示的。这就是为何他靠近我的右耳,不像他的追随者,也就是所谓的经院学者们;他们不是从思维到术语,而是从术语到思维,这是一条反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甚至都没有行进到思维,只局限于术语。他们若运用这些术语,就能随心所欲地证明一切,并照着他们说服人的欲望把真理的表象强加到虚假上。对他们来说,哲学就这样变成一条通向疯狂,而非智慧的道路,并使他们陷入黑暗而不是光明。

后来,我和他讨论分析学。我说,一个小男孩能在半小时内讲得比亚里士多德在一本书里描述得更具哲理性、分析性和逻辑性,因为整个人类思想及其所产生的言论都是分析性的,其法则来自灵界;想从术语人为地发展到思维的人,颇像一个跳舞者,试图通过他的运动纤维和肌肉的知识来学习跳舞;他若跳舞时专注于此,几乎不可能迈开脚。事实上,没有这类知识,他也能活动全身的所有运动纤维,适当激活他的肺、膈肌、肋胁、手臂、颈部,以及身体的其它器官,整本书都不足以描述这一切。我说,那些想出于术语思考的人差不多也是这样。他赞成这些话,并说,以这种方式学习思考,正好走反了。他补充说,若有人想变成傻瓜,就让他这样行吧;不过,他应不断思想功用,并出于内在之物来思考。

接着,他向我展示了他原来对至高无上的神所持的观念,即:他把这位神描绘为有一张人脸,头上有光环围绕。现在他知道了,这个人就是主,光环是从祂发出的神性,不仅流入天堂,还流入宇宙,掌管并统治其中的一切事物。凡掌管并统治天堂的,也掌管并统治宇宙,因为这一个与另一个不可分离。他还说,他信一位独一神,但祂的属性和品质却被指定各种名称,这些名称被其他人拜为神明。

一个女人出现在我面前,她伸出手来,想抚摸他的脸颊。当我对此表示惊讶时,他说,他在世时,这个女人经常向他显现,似乎抚摸他的脸颊,她的手很美。天使灵们说,很早以前的人曾看见过这个女人,并给她起名叫帕拉斯;她向那些住在地上时以观念为快乐,并专注于思考,而非哲学的灵人中的某一个显现。这类灵人与亚里士多德同在,喜爱他,因为他出于内在思考;于是,他们便展示出这样的女人。

最后,他向我勾勒出他对人的灵魂或灵所曾设想的概念。他把灵魂或灵称为气(pneuma,希腊语为呼吸),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不可见的生命力,就像些许以太。他说,他早就知道他的灵死后会活着,它既是他的内在本质,就不可能死亡,因为它能思考。此外,他一直无法清晰地思考灵魂或灵,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因为除了他出于自己所思考的外,他还没有从其它任何源头形成任何有关它的想法,甚至从古人那里知道得也很少。另外,在来世,亚里士多德在明智的灵人中间,而他的许多追随者则在愚蠢的灵人中间。

属天的奥秘 #10137

10137.“又用四

10137.“又用四分之一欣酒作为奠祭”表属灵真理,量足够结合所需。这从“酒”和“四分之一欣”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是指真理(参看1071, 1798, 6377节),在此是指与由“调和油的细面”所表示的源于属天良善的属灵良善(如刚才所述,10136节)相对应的属灵真理;因为在圣言中,凡论述良善的地方,也会论述真理,事实上论述与良善同属一个种类的真理;这是因为天堂和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与良善或真理有关,与这二者有关是为了它能拥有真实的存在;事实上,没有真理的良善不是良善,没有良善的真理不是真理(参看9263, 9314节所提到的地方);这解释了为何当献上由饼所构成的素祭时,也会献上由酒所构成的奠祭;圣餐也是这样;正因如此,“酒的奠祭”在此表示与刚才论述的素祭所表示的良善相对应的真理。“四分之一欣”是指足够结合所需的量,如刚才所述(10136节)。
  谁都能看出,由饼所构成的素祭和由酒所构成的奠祭不是指纯粹的饼和酒,而是指教会和天堂的某种东西,因而是指属天堂和教会的属灵和属天事物。若非如此,将饼和酒放在坛火上有什么意义呢?这怎会蒙耶和华悦纳?或如前所述,怎会作为安息的气味归与祂?这怎能为一个人作赎罪祭?凡以神圣方式思想圣言的人,怎能不思想,如此世俗的行为岂会蒙耶和华悦纳,除非它里面含有某种更深、更内在层次的神性之物。人若相信圣言是神性,处处都是属灵的,必然相信圣言的每个细节都有某个天堂的奥秘藏在它里面。但之所以至今没有人知道这种奥秘就藏在其中,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属灵和神性的内义就存在于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里面;也没有人知道天使与每个人同在,当他阅读圣言时,他们察觉他的思维并以属灵的方式理解圣言;这时,神圣之物就通过他们从主流入他;因此,天堂通过这些天使与此人联结,主则通过天堂与他联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具有这种性质的一部圣言被赐予人类,圣言是主为人的救赎所提供的唯一手段。
  由饼所构成的“素祭”表示爱之良善;由酒所构成的“奠祭”表示信之良善;这就是天使在它们里面所看到的,这一点从圣言中关于素祭和奠祭所说的一切可以看出来;如约珥书:
  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祭司,就是事奉耶和华的,都悲哀。田毁坏,地悲哀,因为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事奉祭坛的啊,你们要哀号,因为素祭,和奠祭,从你们神的殿中断绝了。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约珥书1:9-15)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末期,这时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在教会不复存在,这一点由“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来表示。
  由此明显可知,“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田毁坏,地悲哀”、“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表示诸如属于教会和天堂的那类事物;然而,内义教导它们表示什么。从内义明显可知:“田”表示就对真理的接受而言的教会(参看3766, 4982, 7502, 7571, 9295节);“地”表示就对良善的接受而言的教会(参看9325节所提到的地方);“五谷”表示教会所拥有的一切良善(5295, 5410, 5959节);“新酒”表示教会所拥有的一切真理(3580节);“油”表示爱之良善(4582, 4638, 9780节);“葡萄树”表示属灵教会的内层良善(5113, 6376, 9277节);“无花果树”表示它的外层良善(217, 4231, 5113节)。由此明显可知,“素祭”和“奠祭”表示源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敬拜。
  玛拉基书:
  我不从你们手中收纳素祭;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必在列族中为大。在各处都有人向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素祭。(玛拉基书1:10, 11)
  在这段经文中,很明显,“素祭”不是指素祭,“香”也不是指香,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外邦民族当中的教会,然而他们中间并没有素祭。因为经上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必在列族中为大,在各处都有洁净的素祭和香”,“香”表示源于信之真理的崇拜(参看9475节)。
  类似的事出现在诗篇:
  愿我的祷告如香在你面前蒙接纳;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诗篇141:2)
  “晚祭”表示外在人中的爱之良善。
  以赛亚书:
  你们在各青翠树下的诸神中间欲火焚烧;你也向他们浇了奠祭、献了供物。你以油为供物献给王,又多加香料;自卑自贱直到阴间。(以赛亚书57:5, 6, 9)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基于来自地狱的邪恶与虚假的敬拜;“诸神”在内义上是指虚假,因为尽管那些别神的人按名称呼他们,但他们所拜的,仍是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在圣言中,“外邦神(经上或译为假神、别神、外方神)”表示虚假(参看4402e, 8941节);“青翠树”表示对虚假的一切觉察、认识和证实(2722, 2972, 4552, 7692节);“青”是指一种感官领悟(参看7691节)。“欲火焚烧”表示敬拜的热烈;因为造成这种热烈的“火”是指两方面意义上的爱(5215, 6832, 7575节)。“浇奠祭”是指源于邪恶之虚假的敬拜;“以油为供物献给王”是指源于邪恶的撒旦的敬拜;“油的供物”是一种素祭;“加多香料”是指加增香祭,以此表示崇拜(9475节);所以经上又说“自卑自贱直到阴间”。
  由此可见,由饼构成的素祭和由酒构成的奠祭表示诸如属于教会和天堂的那类事物,即天上的食物和饮料,圣餐中的饼和酒所表相同,原因如前所述,即为了天堂能通过圣言与人联结,因而为了主能通过圣言经由天堂与人联结。由于圣言的神性在于这类事物,所以它不仅滋养世人的心智,还滋养天使的心智,使天堂和世界成为一体。
  由此也清楚看出,在圣言中,经上关于素祭和奠祭,或饼和酒所阐述和吩咐的一切事,无一例外,都包含神性奥秘在里面。例如,素祭要由上面有油和乳香的细面制成,都要用盐调和,不可发酵或有酵;当献一只绵羊羔为祭时,对调和物的比例有一个要求;当祭牲是一只公绵羊时,对比例有另一个要求;当祭牲是一只小公牛时,也有不同的要求;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同样有不同的要求;而在其它祭祀中的比例又是不同的;奠祭中酒的比例同样各不相同。除非这些具体要求或每个细节都含有天堂的奥秘,否则经上永远不会吩咐涉及各类敬拜行为的这些事。
为使这些不同要求并排呈现出来,在此按它们自己的顺序把它们呈现出来。如在感恩祭和燔祭中,要为每只绵羊羔预备: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一与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酒一欣四分之一为奠祭。
为每只公绵羊预备: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二与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为素祭,酒一欣三分之一为奠祭。
为每只小公牛预备:细面一伊法的十分之三与油半欣调和为素祭,酒半欣为奠祭(民数记15:4-12; 28:10-29; 29:3-37)。”
为羊羔所预备的细面、油和酒的比例之所以不同于为公绵羊或小公牛的,是因为“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公绵羊”表示纯真的中间良善,“小公牛”表示纯真的最低或外在良善。事实上,天堂有三层,即至内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纯真之良善由此也有三个层级。细面、油和酒的比例增加表示它从头到尾的增加。要知道,纯真之良善是天堂的真正灵魂,因为唯独这良善是构成众天堂的爱、仁和信的接受者。“羔羊或羊羔”表示纯真的至内在良善(参看3994, 10132节);“公绵羊”表示纯真的中间或内层良善(参看10042节);“小公牛”表示纯真的最低或外在良善(参看9391, 9990节)。
  然而在感恩祭中有调油的无酵饼和抹油的无酵薄饼,并用油调匀细面作的糕饼制成的素祭,此外还有发酵的饼糕(利未记7:11, 12);在罪愆祭和赎罪祭中有细面一伊法十分之一,但没有油和乳香的素祭(利未记5:11)。罪愆祭和赎罪祭的素祭上面之所以不放油和乳香,是因为“油”表示爱之良善,“乳香”表示伴随这良善的真理,赎罪祭和罪愆祭表示从邪恶和这邪恶所产生的虚假中洁净和赎罪,因此,它们不可与良善或源于这良善的真理混和。
  此外还有在亚伦和他儿子受膏那一天献上的素祭(参看利未记6:13-15);收割的初熟之物的素祭(2:14, 15; 23:10, 12, 13, 17);拿细耳人的素祭(民数记6[:13-21]章);妒忌(经上译为疑妻不贞)的素祭(民数记5[:11-31]章);从大麻风中洁净之人的素祭(利未记14[:1-32]章);以及炉中所烤的素祭,铁鏊上所预备的素祭和煎盘所烹的素祭(利未记2:4-7)。素祭都不可有一点酵,也不可有一点蜜,素祭都要用盐调和(利未记2:11, 13)。素祭中之所以不可有一点酵,也不可有一点蜜,是因为就灵义而言,“酵”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蜜”表示与属于爱世界的快乐大量搀杂的外在快乐,天堂的良善和真理也通过这些快乐而发酵,由此被瓦解。而它们之所以都要用盐调和,是因为“盐”表示渴望良善、因而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的真理。“酵”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参看2342, 7906, 8051, 9992节);“蜜”表示外在快乐,因而表示两种意义上的爱之快乐(5620节);“盐”表示渴望良善的真理(9207节)。
  

属天的奥秘 #4060

4060.因此,前面

4060.因此,前面(4056节)所引用的那些话表示那时教会在良善,就是在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方面的状态。这一点从它们的内义明显可知,内义如下: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表示教会在信之真理方面的状态,如刚才所述。在圣言中,真理的荒废在各处都被称作“灾难”,“日子”是指状态(参看23, 487, 488, 493, 893, 2788, 3462, 3785节)。由此明显可知,这些话表示,一旦信不复存在,仁也就不存在了。事实上,信通向仁,因为信教导何为仁,仁从信之真理接受其品质。然而,信之真理从仁接受其本质和生命,这一点在前几卷已反复说明。
“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表示对主之爱,就是“日头”;对邻之仁,就是“月亮”。“就变黑了”和“也不放光”表示那爱与仁不会出现,因而会消失。“日头”表示爱的属天种类,“月亮”表示爱的属灵种类;也就是说,“日头”表示对主之爱,“月亮”表示通过信而来的对邻之仁(参看1053, 1529, 1530, 2120, 2441, 2495节)。太阳和月亮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含义,是因为在来世,主向那些处于对主之爱、被称为属天的人显为一轮太阳,向那些处于对邻之仁、被称为属灵的人显为一轮月亮(参看1053, 1521, 1529-1531, 3636, 3643节)。
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也就是主从不变黑,也不会失去它们的光,而是永远发光;因而在天上,属天天使所具有的对主之爱不会变黑,属灵天使所具有的对邻之仁也不会失去它的光;地上与这些天使同在的人,也就是那些处于爱与仁的人也不会。然而,那些没有爱与仁,而是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因而陷入仇恨和报复的人就给自己招来这种“变黑”。这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太阳不断发光,但当有乌云介入时,这太阳就看不见了(2441节)。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要灭亡。在圣言中,当提及“众星”时,它们没有其它含义(1808, 2849节)。“天势都要震动”表示教会的根基,当这些认知灭亡时,就说这些根基“震动”或“摇撼”。这是因为地上的教会就是天堂的根基;良善与真理从主经由天堂的流注最后终结于教会成员所具有的良善与真理。所以,当教会成员的状态如此败坏,以致他不再允许良善或真理流入他里面时,就说天势要“震动”。正因如此,主一直规定,教会的某种遗迹要存留下来;并且当旧教会灭亡时,一个新教会要再次兴起。
“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表示那时神性真理的显现;“兆头”表示显现;“人子”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参看2803, 2813, 3704节)。门徒们所问的,就是这种显现或“兆头”,当时他们对主说:
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这世代的终结,有什么预兆呢?(马太福音24:3)
因为他们从圣言知道,当世代要终结时,主就会到来;他们从主自己得知,祂会“再来”,他们将主的“再来”理解为主第二次降世;殊不知每当教会被毁时,主都会到来,但不是以人的形式到来,如祂通过生在世上披上人身并使这人身变成神性时的情形,而是通过祂自己的显现或显明到来,如当祂在幔利向亚伯拉罕显现,在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显现,在约书亚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向他显现时的情形;或不是如此显现,而是通过领受启示并由此给出圣言,后来则通过圣言本身显现时的情形。因为主就存在于圣言中;圣言中的一切细节都出自祂,并论及祂,这一点从直到目前的多次说明可以看出来。这后者就是此处“人子的兆头”所表示的显现,也就是本节所论述的主题。
“地上的众支派都要哀哭”表示所有处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都要悲伤。这就是“哀哭”的意思(参看撒迦利亚书12:10-14);“支派”表示良善与真理的一切事物,就是爱与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那些处于这些事物的人( 参看3858, 3926节)。经上之所以用“地上的支派”这个词,是因为所指的是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地”是指教会(参看662, 1066, 1067, 1262, 1733, 1850, 2117, 2928, 3355节)。
“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那时圣言的内义将被揭示出来,主就存在于内义中。“人子”表示圣言里面的神性真理(2803, 2813, 3704节);“云”表示字义;“能力”论及良善,“荣耀”论及其中的真理。“看见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这些事(参看18章的序言)。这就是此处所指的主的到来,不是字面上所说的祂要显现在云中。接下来的主题是一个新教会的建立,一旦旧教会被毁坏和抛弃,这种事就会发生。
“祂要差遣祂的使者,用号筒的大声”表示拣选,不是通过可见的天使,更不是通过号筒的大声拣选,而是通过从主经由天使而来的神圣良善与神圣真理的流注拣选;因此,在圣言中,“使者或天使”表示本质上属于主的某种事物(1925, 2821, 3039节);在此表示出于主并涉及主的事物。“号筒”和“大声”表示福音传播,和在圣言别处的一样。
“将祂的选民从四风,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建立。“选民”是指那些处于爱与信之良善(3755-3900节);他们要被招聚所来的“四风”是指良善与真理的一切状态(3708节);“从天这边到天那边”表示教会的内在和外在。这些就是主的这些话所表示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